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雪在诗史与现实的空中漫舞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4-12-01 14:45:47


雪有好处也有坏处,适当的雪可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,我们常说瑞雪兆丰年,雪多了却会引起雪灾,造成灾害,但雪在诗人的笔下变得不一样,写雪的古诗有很多。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:雪在诗史与现实的空中漫舞。

史上的“雪”是怎样的,是古今同形?是古今同色?是古今同情?我们还是先看一下它们是如何在诗人的笔下漫舞的吧!

雪的形貌,不同的诗人,有不同的观察与描述:

当东晋诗人谢安“白雪纷纷何所似”的问题一出,就有谢朗的“撒盐空中差可拟”,更有谢道蕴“未若柳絮因风起”。

在谢道蕴看来,柳絮,作为春时景物,有似花非花,因风而起,飘忽无根,满天飞舞的特征,形容雪花再好不过。以盐拟雪固然不错,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,随风飘舞,纷纷扬扬,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。于是,针对兄长的原句,她作了大胆的修正:“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”

“雪花”并非只像谢道蕴说的“柳絮”,还可看作各种花。唐朝诗人宋之问眼中的“雪”就如“花”:

不知庭霰今朝落,疑是林花昨夜开。

原来是诗人清晨起床,发现白茫茫一片,以为是花朵在一晚上的时间里灿然开放。

唐代诗人岑参则确定“雪花”像“梨花”,在他的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中有这样的诗句:

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

这是对满树雪花绽发景象的精彩描绘。

渐渐地以“絮”以“花”喻雪的多起来:

宋人司马光在《雪霁登普贤阁》就写道:

开门枝鸟散,一絮堕纷纷。

吕本中在《踏莎行》中则写道:

雪似梅花,梅花似雪,似和不似都奇绝。

大文豪苏轼也在《和田国博喜雪》中写道:

玉花飞半夜,翠浪舞明年。

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《双调·大德歌冬一首》:

雪纷华,舞梨花。(再不见烟村四五家,密洒堪图画。看疏林,噪晚鸦,黄芦掩映清江下,斜缆着钓鱼艖。)

也有用“琼瑶”或“琼花”喻雪的。如宋代诗人辛弃疾《和廓之雪》中就有:

对琼瑶满地,与君酬酢。

杨万里在《观雪》中则写道:

落尽琼花天不惜,封他梅蕊玉无香。

雪花的真正形态,诗人们也有最写实的描摹,请看唐代高骈的《对雪》:

六出飞花入户时,坐看青竹变琼枝。

雪花呈六角形,飘舞着飞入了窗户;雪覆盖着的青青的竹枝,变成白玉般洁白。

后来雪在诗中就常以“六花”的面目出现。如

黄昏门外六花飞,困倚胡床醉不知。(宋·楼钥《谢林景思和韵》)

又如

门前六出花飞,樽前万事休提。(元·白朴《天净沙·冬》)

雪还被诗人们喻为烟尘。你看唐代元稹的《南秦雪》:

才见岭头云似盖,已惊岩下雪如尘。

千峰笋石千株玉,万树松萝万朵云。

诗的意思是:才看见山头上如盖的乌云飘过,低头时很惊讶,雪花已经如烟尘一样在山脚下翻舞。远看山峰象石笋,又象一根根美玉一样洁白。松树枝叶上落满白雪,象朵朵白云,层层叠叠。

雪已随万物而变形。

雪在宋人张元的诗中成了“玉龙”,成了鳞甲之片。

战退玉龙三百万,败鳞残甲满天飞。

诗人语出惊人,想像力丰富。虽然在这四句诗里只字没有一个“雪”字,但诗人却借助于神话的浪漫色彩,奇思妙想,把漫天飞舞的雪花,比作被天兵天将杀败的三百万玉龙身上脱落的败鳞残甲,让人不禁有种神驰天外,气势恢弘的感慨。

以龙喻雪,不只张元。早在唐代就有以此为喻的诗人。

唐代诗人李咸用的《大雪歌》就有:

彤云惨惨如天怒,寒龙振鬣飞乾雨。

吕岩的《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》中也有:

岘山一夜玉龙寒,凤林千树梨花老。

也有用“玉蝶”来喻飞雪的,这就涉及到雪的色泽,雪的形貌多样,但色就一样,白。以“玉蝶”喻雪,一是为了写出雪的玩皮活泼,一是为了突出雪的洁白纯净。如元代诗人华幼武在《春雪》中就有如此诗句:

剩喜满天飞玉蝶,不嫌幽谷阻黄莺。

还有直接以“玉”喻雪的,如:

江山不夜月千里,天地无私玉万家(元·黄庚《雪》)

雪有形有色,还有轻有重,有大有小。

总的来说,比柳絮轻比霜重。李商隐的《对雪》中有这样两句:

扑珠帘过粉墙,轻于柳絮重于霜。

这里,我们可见出雪旋转着扑进窗帘、飘过白墙的景象。

“盐样的”“絮样的”雪,当是小“雪”,古代诗人的笔下也有大雪。我们来欣赏一下李白的如下诗句:

在李白诗中,雪也有稍小的时候,《嘲王历阳不肯饮酒》的诗中就有表现:

地白风色寒,雪花大如手。

笑杀陶渊明,不饮杯中酒。

浪抚一张琴,虚栽五株柳。

空负头上巾,吾于尔何有?

这首诗中的雪,出自历阳,不及燕山,稍小,所以“如手”样大。清代钱谦益的稍作变化,将“雪”喻为“掌”,诗句是:

雪花似掌难遮眼,风力如刀不断愁。

在李白笔下,燕山雪花就不同了:

燕上雪花大如席,纷纷吹落轩辕台。

雪花出现在燕山上,“大如席”,夸张而不失真,表明燕山极冷。

雪由小可到大,由薄可到厚,由软可到硬。晋代诗人谢灵运的诗就有这样的描写:

明月照积雪,朔风劲且哀。

这两句出自他的《岁暮》感怀诗。“明月照积雪”一句描绘出岁暮之夜的凛寒高旷的景象,透出诗人所处环境之森寒孤寂,

这首诗里,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身在乱世中的惆怅情怀。前面的诗也是如此。如李白的《嘲王历阳不肯饮酒》,借雪写寒,借寒写酒,借酒写冲天豪气。

李白不单写了大雪,还写了旋风中乱转的急雪:

乱云低薄暮,急雪舞回风。

为何要写,因为情。诗人要将满怀愁绪,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。

同样是雪景,诗人心境不同,景象就不一。如同样是岁暮之雪,在唐诗人王维笔下,则显得空灵。他的诗是这样的:

寒更传晓箭,清镜览衰颜。

隔牖风惊竹,开门雪满山。

洒空深巷静,积素广庭闲。

“雪满山”描画出雪色;“洒空”摹写出雪态,雪花纷纷扬扬起来,漫空飞舞之态;“积素”写静,说明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。这是怎样的美的雪景呀,实是清寒、寂静而又有声息、光色、动感和生气的夜雪图。

“雪”在诗歌中,不单是景,更重要的是传情。你读下面的诗:

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

这几句,出自《诗经·采微》。

雪花飘在征人回来的途中。

出门时是春天,杨树柳树依依飘扬,而回来已是冬天,大雪纷纷满天飞。

征人的妻子或恋人在家、在故乡等着他。大雪中独行,为的是远处的为他亮着的那盏灯。一年中受尽的苦难算得了什么,哪怕忍受雨雪霏霏,也要快些相见。那是春梦,那是全部的希望呀!

这首诗里,雪花飘舞的是征人的思念。

“雪”在《诗经·小雅·角弓》则成了反喻:

雨雪瀌瀌,见晛曰消。莫肯下遗,式居娄骄。

雨雪浮浮,见晛曰流。如蛮如髦,我是用忧。

什么意思呢,是“大雪纷纷满天飘,太阳一出自然消。小人不肯自谦让,常常无礼耍骄傲。大雪纷纷飘未休,太阳一出化水流。小人愚昧如蛮夷,我为此事心忧愁”。

这里,借雪花见日而消融,反喻小人之骄横而无所节制和不可理喻,表现出怨愤之情。

在汉·乐府古辞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作中,“雪”增添着寒气,渲染着着悲剧气氛,表达仲卿内心的凄苦与绝望。“寒风摧树木,严霜结庭兰”,仲卿决意随刘兰芝而去。

“雪”在陶渊明的成了情谊的写照:

凄凄岁暮风,翳翳经日雪。倾耳无希声,在目皓已洁

刮着寒冷的风。整天都下着雪,在屋里有点阴暗。陶渊明仔细听外面的声音,却悄然无声,可放眼望去已是雪白一片了。这里借雪景,表渊明与同祖弟敬远的饥寒相共、志趣相投的密切感情。

雪可在冬,也可在春。春雪,韩愈、焦郁都写过,可情感略有不同。

韩愈的诗如下:

新年都未有芳华,二月初惊见草芽。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。

韩愈的诗采用拟人的手法,通过化作飞花的白雪写出了诗人盼春心切的心情。

焦郁的词如下:

漫天涯色,乘春四望平。不分残照影,何处断鸿声。缭绕先经塞,霏微近过城。因风低未敛,带雨重还轻。干吕知时泰,如膏候岁成。小儒同品物,无以答皇明。春雪空蒙帘外斜,霏微半入野人家。长天远树山山白,不辨梅花与柳花。

焦郁的诗通过近景和远景的对比,通过动静结合,描写了山村的春雪,表达了喜爱之情。

雪,就这样漫舞在中国的诗里。飘舞在山上,飘舞在地上,也飘舞在江里:

山上的雪,如李白《冬日归旧山》:

一条藤径绿,万点雪峰晴。

再如杜甫《公安县怀古》:

斜阳疏竹上,残雪乱山中。

砂石地里的雪,如刘长卿《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》:

水声冰下咽,沙路雪中平唐。

水结冰后就不会再有流动的声音,坑坑洼洼的砂石路被冰雪覆盖后也会变得平整。

江上的雪,如柳宗元《江雪》:

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

有白天的雪,还有夜间的雪。都一样地落地无声,夜间尤其静寂。唐代白居易的《夜雪》写道:

已讶衾枕冷,复见窗户明。

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。

诗人从感觉写起,通过“冷”不仅点出有雪,而且暗示雪大。这里已感衾冷,可见落雪已多时。不仅“冷”是写雪,“讶”也是在写雪,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,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,皆因雪落地无声,这就于“寒”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。此句扣题很紧,感到“衾枕冷”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,从而点出是“夜雪”。“复见窗户明”,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。夜深却见窗明,正说明雪下得大、积得深,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。全诗句句写人,却处处点出夜雪。“折竹声”于“夜深”而“时闻”,显示了冬夜的寂静,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;这不只为了“衾枕冷”而已,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。

雪与人静思相偕。清人沈佩有词云:

帘外雪初飘,翠幌香凝火未消。独坐夜寒人欲倦,迢迢,梦断更残倍寂寥。

这是雪与人的静思之情的很好结合,是封建社会才女的寂寥,窗内窗外人与雪的情景交融,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。

雪落的过程,写得细而全的,当数唐代诗人朱湾,请看他的诗:

千门万户雪花浮,点点无声落瓦沟。全似玉尘消更积,半成冰片结还流。

雪花纷飞飘洒在千家万户之上,雪花无声的落在瓦片上和瓦沟里。就如玉石的粉尘消逝了又积聚起来,半结成冰的溪水仍然在流淌。

雪,飞舞在诗的天空里,飘着思情苦绪,飘逸出浓浓的文化味。

我们最后来细细的品读清代诗人洪升的《雪望》这首雪景诗:

寒色孤村幕,悲风四野闻。

溪深难受雪,山冻不流云。

鸥鹭飞难辨,沙汀望莫分。

野桥梅几树,并是白纷纷。

这首冬雪诗,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:冬日的黄昏,地点:孤村;接着,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;继而,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,突出了“溪深”、“山冻”,紧扣一个“雪”字。

绘雪景,以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,“汀”与“洲”不能区分来映衬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,突出“望”之特点。“野桥”两句写几株梅树枝头上都是白梅与积雪,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,与唐代诗人岑参的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干树万树梨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此诗形象生动,清新别致,可谓咏雪诗中纯属描写雪景之代表作,当然也熔铸了诗人的情感。

雪,到了现代,仍然是诗人笔下的爱物,不过大多成了诗人某种理想的寄托。如徐志摩的《雪花的快乐》:

假如我是一朵雪花,

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,

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——

飞扬,飞扬,飞扬,——

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。

不去那冷寞的幽谷,

不去那凄凉的山麓,

也不上荒街去惆怅——

飞飏(扬),飞飏(扬),飞飏(扬),——

你看,我有我的方向!

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,

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,

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——

飞扬,飞飏扬,飞扬,——

啊,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!

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,

盈盈的,沾住了她的衣襟,

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——

消溶,消溶,消溶——

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!

这首诗,实际上是借雪花抒唱诗人对爱与美的追求。

现实的空中也时常飘舞着雪,北方甚至南方,或大或小,或轻或重,或薄或厚……带来的是极寒,可现代人是爱雪的,不仅是因为“瑞雪兆丰年”,不仅是雪带来的诗意与浪漫,不仅是雪的自由与欢快与人的心境的自然切合,还包蕴着更多更细的一些东西。

作为现代一分子,笔者在这个冬日里感受过绵竹的三场雪,都不大,由粒到片,没成块,是极轻柔的雪。雪漫舞着,静静地,轻轻地……她如洁白的天使,不作雕琢,恰似素女的莅临,悄悄如琴。望着片片洁白的雪花,徐徐地从空中飘落,晶莹剔透,不带一点风尘,真想吻在口中,润在心里。而现代喧嚣与浮躁的世界,多么需要纯净的雪滤去太重的尘埃!

站在教学楼走廊上,行进在回家途中,已经将赏雪品雪变成习惯,变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享受,哪怕天气极为的寒冷。

在我的精神世界里,早就白飘漫舞;这雪的世界,便是诗的世界,便是文化的世界,便是中国人的精神世界!

以上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雪在诗史与现实的空中漫舞文章阅读,大家可以阅读了解一下,写雪的诗词还很多,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些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